从一场文旅活动说起—让更多人因“荷”而来

安龙招堤国家湿地公园里荷花挺立。

游客在安龙招堤国家湿地公园内观赏荷花。
又到一年盛夏时,黔西南安龙招堤荷花如约绽放。
悠悠荷香中,2025年安龙“加油之旅·荷您同行”文旅活动拉开帷幕。
自1998年举办第一届荷花文旅活动以来,安龙以荷为媒,在荷文章上下功夫。以荷为标识的城市辨识度渐渐清晰,以荷为代表的特色产业渐渐丰盈,以荷为文旅的IP渐渐形成。
安龙,因荷而美,越来越多的游客正因“荷”而来。
品牌
荷文化魅力渐入人心
1998年8月5日,安龙举办首届荷花文化旅游活动,锚定“以荷为媒、以节会友”方向,持续用力、善作善成。这份专注与坚守,将荷花从自然景观淬炼为辨识度极高的城市文化符号。
近年来,安龙深耕“荷IP”,在十里荷塘引种花莲、藕莲、睡莲等20余个品种,花期从6月延续至9月,打造出“步步有花、处处皆景”的生态荷塘景观。
“我是第三次来安龙,每次都专程来看荷花,这里的荷花种植面积大、品种多。今年还有高品质的灯会,让人期待。”贵阳游客周黎带着家人,漫步招堤荷塘边,享受荷香美景。
据了解,2025年安龙“加油之旅・荷您同行”文旅活动,围绕荷花、荷景,策划了民族风情巡游、音乐晚会、民族歌舞剧《锦·蓝》、山地越野跑等丰富多彩的文旅体活动,让游客全方位感受安龙的荷文化魅力。
不仅如此,安龙还积极开展对外宣传推介,通过举办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会、各类旅游推介会等活动,不断提升安龙荷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。同时,利用新媒体平台,制作发布荷文化主题的短视频、图文等内容,吸引更多游客关注。
安龙先后入选“中国最佳赏荷避暑休闲地”“中国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地”等,荷文化旅游品牌逐渐深入人心,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赏荷旅游。
2025年上半年,安龙接待游客290.62万人次,同比增长8.32%;旅游综合收入27.13亿元,增长8.35%。
产业
荷塘“开”出产业花
进入暑期,安龙招堤景区附近的泓芙蓉酒店里人来人往。“暑假期间,尤其是文旅活动期间,我们的房间全满。”经理刘晓秀说,酒店推出了长桌宴,让客人在玩的过程中,感受民族特色美食。
“这里人气旺,我们的民族服饰深受游客青睐。”来自册亨的韦边翠说,今年是她第五次到安龙参加活动。此次她满载两车、逾千件精心制作的布依族传统服饰而来,信心十足。
招堤一池荷,长利百姓家。
近年来,安龙依托荷资源优势,大力发展以荷花为主题的旅游产业,延伸荷产业链条,推动荷产业与旅游、文化、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,让小荷花“开出”大产业。
在荷花种植方面,安龙不断扩大种植规模,优化品种结构,种植面积已达5000余亩。
“我家种了40亩荷花,每年收入10多万元。”荷花种植户李朝珍说,“活动开幕式当天,靠销售鲜花和新鲜莲蓬,收入超2000元。”
除了荷花种植,安龙县还积极开发荷产品加工。莲子、藕粉、荷叶茶等一系列荷产品琳琅满目,深受游客喜爱。
此外,安龙还围绕荷文化,开发了一系列旅游商品,如荷文化主题的文创产品、手工艺品等,进一步丰富荷产业业态。
前景
荷香四溢引客来
安龙的荷文章将挥就关键一笔。
盘兴高速铁路预计今年通车。这是贵州省“市市通高铁”的最后一个项目,将极大缩短黔西南与贵阳、昆明等周边重要客源地的时空距离。
同时,六安(六枝-安龙)高速公路也即将通车。这条高速公路能很好地串联起滇黔桂三地,强化沿线市县与周边经济圈、旅游圈的快速联动,为区域内人流、物流的高效流通提供坚实支撑。与盘兴高铁形成“高铁+高速”的立体交通格局。
为了迎接六安高速通车及高铁时代的到来,安龙提前谋划,积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。加强景区周边交通配套设施建设,提升景区通达性;加快旅游服务设施建设,完善游客接待中心功能,提升旅游服务质量;深耕“荷IP”,加强旅游资源整合,让荷文化旅游走向更广阔的市场。
“高铁+高速,将为安龙的旅游带来新的机遇。我们将以此为契机,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,提升旅游品质,让更多的游客因‘荷’而来,为安龙而留。”安龙县副县长王欢表示。
同时,安龙锚定资源、客源、服务三大要素精准发力,探索文旅体融合发展新路径,全面提升文旅消费体验感、产业带动力和品牌知名度,推动“加油之城·美美安龙”的名片底色更足、成色更优。
荷香四溢引客来,安龙以荷为笔书写着文旅融合发展的精彩篇章。
嘉豪国际传媒24小时热线电话:0531-83183678 18954156111